摄影师都该知道的越轴镜头处理技巧!
在现实中,一旦拍摄中不小心产生了越轴镜头,后期编辑中都要想办法去弥补,甚至在有的影视中,编辑故意使用越轴镜头,来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这种有意越轴(跳轴),术语上也叫它合理越轴(跳轴)。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1.调度人物运动、换位进行越轴
就是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人物的调度或换位,让人物自己变为越轴后的效果。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没有新意,实际上就是假越轴。在影片中可以使用,但是最好少用,不然会给人一种导演缺少技巧的感觉。当然,如果空间不允许其他方式的越轴,或者是不能反拍,但是又必须在这里使用越轴时,才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2.调度机位进行越轴
就是直接通过利用调度的机位的方式,让机位通过自身的运动直接越过轴线,来达到越轴的目的。
电影场面调度核心问题就是调度人物和调度机位,利用调度机位的方式进行越轴是比较高明的做法。但是在运用上一定不要忘记,就影片的叙事而言,我们学习的技巧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而是为了以叙事。因此,在采用这个技巧的时候,除了拍摄环境的要求,我们要注意空间大小、光线条件、人物形体之外,我们通常在艺术上还要考虑叙事要求(叙事的氛围)、镜头数量和长度关系、另外就是全片的节奏。(《致命的诱惑》初次吃饭;《七武士》黑泽明)
3.利用动作进行越轴
就是利用人物的动作,进行越轴,这种方式通常是在剪辑中完成的。实际上就是动作+剪辑来完成叙事的流畅。动作有方向感,因此,这种方式是硬越轴的表现。主要是为了利用越轴会带来视觉的“不流畅”,而产生明显跳跃感的效果,来提升影片的节奏。实际上是为了有节奏的安排和控制动作时间。这种用法常出出现在动作影片当中。
4.利用运动镜头越轴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两个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颠倒和运动方向相反,则镜头不能直接连接,此时应在二者之间插入一个摄像机在越轴过程中拍摄的运动镜头,使观众了解轴线变化的过程,将会消除越轴现象。如下图所示。
5.利用中性镜头越轴
在下图中,画面a中的运动主体向右运动,画面c中的运动主体向左运动,如果将这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观众对主体的运动方向就会产生迷惑。如果此时在二者之间插入摄像机在轴线上拍摄的运动主体迎面而来或背向而去的中性镜头,则会减弱两个反方向运动镜头组接的冲突感。
6.借助人物视线越轴
在越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越轴”现象。例如:女主角在行走过程中向右转头,看到右后方的女伴,女主角视线方向的变化,可以把观众的视线引导至方向轴线的另一侧,使镜头顺利实现越轴。如下图所示。
7.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
当运动方向相反的两个镜头进行组接时, 将主体转身或转弯等改变运动路线的镜头插入其中,可以减弱越轴现象。例如,开始摄像机在人物的左侧拍摄,人物在画面中向左运动,当人物转身或转弯后,人物在画面中向右运动,摄像机变为在人物的右侧拍摄,顺利实现越轴。如下图所示。
8.插入特写镜头
在越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人物情绪反应的特写镜头,可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在特写画面上,从而减弱“越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会显得很生硬。如下图所示。
9.插入全景镜头
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明显,插入后即使轴线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越轴”现象。如下图所示。
10.利用多轴线越轴
对于人物众多、运动关系复杂的场景,在拍摄时,要兼顾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此时镜头可以越过一根轴线而从另一轴线获得新的角度,如下图所示。
注意技巧:
1. 主要是利用人物的动作点和动作过程来越轴;
2. 必须满足人物动作设计和充分表达;
3. 有剪辑的可能性;
转载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全部评论
暂无留言,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