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的深远影响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Serpier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这位奇才所涉及的领域之广、之深,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 》和《最后的晚餐》等,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也是探索绘画几何结构和透视空间技法的先驱。
在他那个时代,还没有照相机,尽管他发明了很多机器。在这之前的绘画大都是宗教画,文艺复兴使艺术家把目光转到了人的自身,即便是画神也人性化了。达·芬奇追求绘画有照相的效果,为此达·芬奇成了解剖学家,研究了肌肉、骨骼在各种姿势下的形状。同时他努力探索在画布的二维空间体现三维的效果,利用透视、色彩和明暗刻画空间感和立体感,这样又让他成了几何学家。所有这些,都使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传世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科学家。
达·芬奇有句名言:“绘画是一门科学。绘画科学的第一条原理——绘画科学首先从点开始,其次是线,再次是面,最后是由面规定着的形体。物体的描画,就此为止。事实上绘画不能越出面之外,而正是依靠面以表现可见物体的形状。”,所以在他看来忠实地反映客观实体是绘画的灵魂,为此绘画的抽象就是几何。
他的传世杰作《蒙娜丽莎》和《岩间圣母》都采取了三角结构,使画面稳定、安详。以至于后来的人物画都或多或少地有他的影子,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风靡人类几百年,经久不衰。
他另一幅传世杰作《最后的晚餐》利用两边的矩形通过梯度实现透视的效果,使后面的远景延伸到无限,而前排的人物以耶稣为中心,对称排开,却动作表情不一,使得画面既平静又动荡。如果拿这幅画和前面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相比可以看出拉斐尔的确是个好学生。
在文艺复兴时期,除了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欧洲北部也有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对几何画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丢勒。
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以及素描作品。他同时是名数学家。丢勒的一生除了两次短期去意大利和荷兰的旅行,大都在德国的纽伦堡生活。现在在纽伦堡有一个博物馆叫AlbrechtDürer''''s House,在那栋城堡里丢勒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
丢勒将他对人体比例的研究写在了他的书里(《人体比例研究》四卷)。在这4本书里丢勒用了几百个模型对男人和女人身体各个部分的比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丢勒在数学上的贡献在他的另外4本书里,他分别研究了线性几何、高维几何、各种几何体及其在建筑学、工程学和活版印刷中的应用。他对数字理论也有深入探讨,在书中用欧几里德和托勒密的方法游刃有余。
丢勒有大量的版画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是下面这幅《梅伦可利亚(Melencolia)》,也翻作《忧郁》,被后人称为其精神的自画像。
在丢勒这幅画中的梅伦可利亚是个有两只翅膀的支颐而坐的恬静少女,表情沉思又忧愁,象征着大地之神的女儿。边上忧郁到睡眠的狗就是梅伦可利亚的动物象征。她周围东西也极具象征意义。左上远处是灯塔和彩虹,照亮画题Melencolia,与其本身忧郁的主题形成对比。多面体、球体、圆规、尺子代表几何学,刀、锯、刨、锤代表工程学,锚、指南针代表航海学,天平、沙漏、钟代表科学。最有意思的是少女头顶上代表数学的4X4幻方。幻方上的数字横竖加起来都是34,这是著名的斐波那契序列中的数字。
而且对角线上元素的平方和或立方和等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平方和或立方和。幻方最下面一行中间的两个数字15、14正是这幅画创作的年代1514年,时年丢勒正好43,是34的镜像。这种直接将数学研究成果放在艺术品里真是神来之笔。在神话传说中,几何、工程和科学都属于大地之神来掌控的,而这个内秀外优的少女就是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化身。这个化身手中握着的正是象征几何的圆规!可见作者心目中几何的地位。
对绘画细节一丝不苟的精确表现是丢勒作品的风格特点,这幅画被后人誉为最优美的铜版画作,而画中反映出的人文科学精神正是文艺复兴的精髓。
转载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作任何商业用途
全部评论
暂无留言,赶紧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