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剪辑】如何理解影片的节奏?
【影视剪辑】如何理解影片的节奏?
如何把影片制作得足够吸引人,从而达到公司预期的目的,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影片的调色、节奏、都是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针对影片的节奏,来做一下简单的探讨。
首先,让我们从节奏的快慢开始说起。说到节奏,很多人都是单纯从影片的镜头长短来判断的,镜头长就是慢节奏,镜头短就是快节奏,这显然并不全面。
实际上,影片节奏并非是时间的概念,而是对观众注意力的把控。也就是说,影片节奏其实是注意力的节奏。
著名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在他的著作《电影语言》中说,所谓节奏并不意味着抓住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而是每个镜头的连续时间和由它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结合。
为了便于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影片的节奏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技巧来制造不同层次的对比效果,它的目的是引导观众注意力和激发观众情绪。
在影片中,学会制造不同层次的对比效果对影视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以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和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两个案例为例。
1、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
在侯孝贤导演的电影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是他拍摄的打斗镜头,跟常规的功夫片拍法差别非常大。
侯孝贤导演不喜欢用运动镜头和近景特写来进行渲染,而是采用全景、远景甚至大远景的固定机位来拍。
如果以好莱坞标准套路来看,这么拍是违反常识的,但这恰恰是侯孝贤导演的个人风格。
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呢?其实他是用像画一样的全景去展现时代景观,再结合中近景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而当观众适应了这种拍摄手法后,注意力就被引导到了角色的情绪中。
具体表现就是——大全景的镜头特别长,而表现人物交流和状态的镜头相对短,观众就会更容易注意到人物的情绪瞬间。
2、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
黑泽明就不用介绍了,他的《罗生门》中表现手法跟侯孝贤的恰恰相反。比如下面这段的内容,是用快切的短镜头去渲染森林里幽闭的气氛,然后用长镜头甚至停顿来凸显人内心的紧张和惶恐,两种节奏各有风格也各有目的。
所以镜头的长短以及快慢节奏只是相对概念。在慢的语境中,快是强调,在快的语境中慢也可以成为强调,最终是要看整体的配比与安排。影片就是利用这些不同长短的快慢相接,或其他各种形式的对比来创造出独特的节奏。
剪辑与拍摄时候这种变化莫测的特点特别像音乐,所以黑泽明导演曾经说,电影和音乐是最接近的。而这种节奏的控制核心则掌握在导演手中。
而我们一般的视频剪辑或许没拍电影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付出,但根本道理也是相通的。
想要制作好影片要求我们把握好影响节奏的几大方面,它们分别是:镜头长度、景别变化、运镜调度、光线对比、色彩对比、以及特效和特技。下面我们针对这几点来详细讲解。
1、镜头长度
这个就是我们最开始说的,镜头的长短并非影片节奏的判断标准。很多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依然有其变化丰富的快慢节奏,它依靠叙事、表演节奏以及调度来实现节奏变化。
剪辑影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点,很多片子拍摄的非常的快,剪的非常快,整个效果眼花缭乱,但是看完之后观众啥也没看明白……这就是对长短镜头跟节奏的一种错误理解。
而对于常规影片来说,长短对比是最常用的节奏控制手段。创作人需要在拍摄之前对作品有十分清晰的考量和抉择,搞清楚自己的片子是以长镜头为主,还是以短接镜头为主,或是指在特定某个情节使用长镜头或者短镜头。
2、景别变化
通常剧本会定一个景别标尺,而关于景别的镜头类型及使用技巧,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利用景别变化创造节奏。
所谓的景别标尺就是拍摄中最常用到的景别,像希区柯克导演的《后窗》的这个段落,就运用了大量的中景来展示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空间(也就是环境)的关系。
景别的目的是为了正常的推进叙事。其中中景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一种常规景别。如果通篇大部分都是中景,突然又用到大特写或者大远景,那我们就知道“大的要来了”。
PS:关于景别的大小对比,要么用大特写来强调人物的内心或者人物的状态,要么用大远景来渲染气氛和当时的情绪。
3、运镜调度
在《罗生门》农夫上山的这个段落里,导演使用前景遮挡,再利用跟镜头的运动方法,加快了农夫上山的节奏,但是当农夫看到尸体时,镜头戛然而止。这就是运镜的动与静的对比。
4、光线对比
在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未知死亡》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交代男主与女友结识的部分,影片的色调是很明亮的,以高调为主,外景的阳光明媚,背景色彩艳丽且饱满,体现的是一种正面的情绪。
而当进入主人公女友被杀,自己被锤失忆的复仇阶段之后,影调骤变。大光比、高反差,室外阴郁,室内以暗调、冷色系为主。这就是光线色调为叙事服务了,用前后的色调反差创造不同的叙事节奏,既是光线的明暗对比。
5、色彩对比
电影《红高粱》中,女主角九儿光鲜的红棉袄和红轿子,跟黄土地以及男人们灰布衫的对比十分明显,让女主分外的显眼,观众一看就知道这是主角,这就是色彩的对比。
6、特效和特技
这个就要说到旺旺哒最喜欢的《黑客帝国》了,影片用高速摄影和特技摄影来变换节奏,打造出不可思议的躲子弹镜头,甚至用360°慢动作来展现一瞬间的动作,被称之为“子弹时间”。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或者更夸张的特效,在今天,通过特定的拍摄工具与PR、AE等剪辑工具,哪怕是家用电脑上也可以做出各种精彩纷呈的特效啦。
很多影片偏向于用剪辑创造节奏,但是画面与画面之间的注意力的切换和对观众心理层面的引导,其实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以上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控制影片节奏的手段的非常多的,只要你敢想,有技术,那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影片。
并且,每一部影片都是导演(剪辑者)人生经历与感悟的产物,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心境下面,制作出来的影片也是不同的。
比如伍迪·艾伦,他早期的电影创意丰满,嬉笑怒骂,节奏颇快。但老年的作品却越来越趋近于沉稳和冷静。
一部电影节奏的好坏,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都因人而异,有人喜欢侯孝贤式的慢节奏,就会有人喜欢盖·里奇式的快节奏。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制作出让人满意的影片。
这就是今天关于影片节奏的论述啦,希望对大家的学习能起到一些作用。当然,单纯知道节奏的概念知识,显然是无法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剪辑或者制作人的,想要真正掌握剪辑这门艺术,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学习。
绘学霸的影视后期包装就业班,内容不仅涵盖了岗位中所需要的全部软件技能,还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再搭配丰富的项目实训内容,让你掌握技能既迅速又牢固。即使你是零基础,也不用担心,绘学霸会为你提供基础课程;还有周到的就业保障服务等你了解哦~
那本期关于【影视剪辑】如何理解影片的节奏?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也欢迎喜欢影视后期的小伙伴,关注我们的官网绘学霸,经常分享各类教程、资源、经验,助你开启影视后期提升之门。
全部评论
暂无留言,赶紧抢占沙发